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节(1 / 2)





  “那明后天可能就要发通知开职工大会了,毕竟还有七八天就到年了。”方三山分析道,“别担心,房子肯定有我们一套,我们是双职工,住房又有困难,肯定有优先权。”

  方三山当年从农村出来,身无分文,机缘巧合下帮了机械厂老师傅的忙,老师傅看他识字就给他弄到了厂里做学徒。

  学徒就跟临时工差不多,没什么严格的要求。但方三山做事认真,人又机灵,会来事儿,很快从当时那批学徒里脱颖而出。

  过了几个月,厂里招正式工,他报了名,直接被选上了。那时候还没建国,户口什么的也都没有登记,没有后来那些正式工必须有城镇户口的要求。

  再后来登记户口,就是城里人了。和城里人唯一的区别就是没有城里的房子。一直以来都是“借”老师傅的房子住的,私下里每个月给老师傅五毛钱。

  不是没想过申请块地基自己盖房子,只是攒的钱不够,又是人工,又是木材,又是砖瓦的。等攒够了钱,准备起房子结婚,又听老师傅说厂里传出风声,说要建职工楼房,让他别着急自己盖。

  方三山揣着钱到未来老丈人家拿主意,是自己盖还是等厂里的新楼房。

  许巧梅他爹许庆丰听说了方三山的来意,就知道他想等厂里分配。其实许庆丰自己也觉得等厂里分配好,两个孩子结婚了就是双职工,肯定能分到,现在要是自己建了房子就不好说了,组织上肯定是优先解决住房困难的职工。

  唯一不好说的就是,现在只是传出了风声,到底什么时候建房,谁也不清楚。

  方三山跟许庆丰商量一番后,许庆丰拍板,先“借”别人家的房子住,小两口慢慢等分房,不着急。

  这一等,就是十几年。不过这十几年,老师傅的房租也没涨过,一直都是五毛钱。

  老师傅的意思是,这房子不住也是空着,没几年就败坏了,不如给方三山住着,所以只收五毛钱意思一下。

  只是这事,没别人知道,都以为方三山每个月要交多少斤粮食给老师傅。

  许巧梅有点愁:“就是不知道能分多大的,家里孩子越来越多了,立新今年十三了,再大一点就不好再跟妹妹们住一起了。”

  方三山安慰她:“有我呢,回头我去打听打听大小怎么分的,你只管放宽心。”

  结果第二天上午,厂里宣传栏就贴了通知,下午两点要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厂里所有人都要出席,请大家互相告知。

  下午开会的时候,大家发现房管局的工作人员也来了。厂委宣布,机械厂职工住宅楼完美竣工。机械厂工会在房管局的监督下,已经将住宅楼分配到职工个人。

  分配标准包括级别、工龄、年龄、居住人口辈数、人数、有无住房等一系列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分配原则是双职工优先于单职工,正式工优先于临时工,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受表彰工人优先于普通工人。

  然后宣读了此次分配到房子的职工名单,有异议的可以当场提出。

  接下来,大家都屏住呼吸,听厂里领导宣读名单。

  被念到名字的人,自然是特别兴奋,有几个人没忍住高兴地叫了出来,被领导点名批评了几句后,剩下的被念到名字的人就算再怎么喜悦也只是紧紧的握住拳头。其他没被念到的人则是向这些人投去羡慕的目光,期待下面听见自己的名字。

  名单里自然有方三山,为了防止搞混,就没有许巧梅的名字。

  名单读完,就让有异议的人提出异议,有问题当场解决。厂里一定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处理。

  若是平时其他事情,肯定没人会当场对别人提出质疑,毕竟大家都是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弄僵了不好。但房子是大事,关系到整个家庭的长远利益,同事关系僵不僵的,就直接被抛到了脑后,所以真有不少人当场提出质疑的

  诸如,“我比某某某工龄长,为什么他能分到,我不能?”

  “我比某某某级别高,为什么他有,我没有?”

  ……

  最后,还真有人名字被划掉了,改成了别人的名字。

  不过也就两个,这分房子的事情,后勤科还是很谨慎的,谁都不想出岔子,闹出事来。

  当然这提出质疑的人少不了要跟被划掉的人结下梁子。

  方三山家各项条件都挺符合的,一群人提问题也没扯到他身上。

  因为要保证没有异议,所以只要有人举手,就要解决问题,大会一直开到七点半才结束,天都黑透了。

  散会前,让分到房子的人第二天中午再过来定具体房号。

  这一晚,注定会有许多家庭难以入眠。

  第6章

  方三山和许巧梅回到家时,方立新三兄妹已经吃过饭了。

  知道下午要开大会,夫妻俩中午就跟几个孩子交代过,晚上可能会回来的迟一些,让他们自己烧点稀饭,切咸菜吃馍馍。

  等夫妻两人吃过饭,收拾了碗筷,便把三个孩子喊过来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

  要有新房子住了,还是楼房,三个孩子欢喜不已,激动地跳了起来。

  方立新暗搓搓地想,新房子好啊,光是楼梯就能玩一年。

  方立平思想境界比较高,她想的是,人民的生活果然越来越好了。

  方立安暗自揣测,这新楼房八成是筒子楼,公共浴室、公共厕所、公共厨房……

  方三山看孩子们高兴,就跟许巧梅说起选房的事:“之前听金工说过,那房子一层大概要住三四十户人家,两头的面积大一点,估计有四十多平,其他都是二十多平的。左右两边和中间各有一个楼梯,水房和厕所正对着中间楼梯。”

  “那肯定是两边的房子好,又大又干净,靠着厕所的一年到头都是臭味,夏天肯定更不好过。不过那些大的,八成都是领导的。”

  “我猜也是,一共两栋楼,这种大的户型,估计一共四十套左右,那些领导分完,可能会剩下几套。”方三山想要大房子,谁都想要大房子,可是大房子不是想要就能有的。

  “一共五层,你想住几楼啊?”许巧梅问方三山。

  然而方三山还没张嘴,就被方立安抢答了:“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