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完结篇10(2 / 2)


  却见阿弦的双手腕上,不知怎地,竟有许多割破的伤痕,血迹斑斑,血肉模糊。

  崔晔垂眸看见这一幕,双眸定定地看了片刻,才刚刚苏醒的神智随之一晃,几乎重又昏死过去。

  ***

  原先守在屋外的众人听了动静,也纷纷一拥而入,见崔晔“醒来”,震惊之余急忙催促快叫大夫前来。

  经过一番手忙脚乱,先前被武承嗣不知骂了多少次庸医的那些大夫们难以按捺满脸的惊愕不信、却终于不得不承认这个之前被他们许多人都说是已经“不幸西去”的崔天官,竟真的奇迹一样重又活了过来。

  虽然他仍然元气未复,气息微弱,形容消瘦,但却是个三岁小孩儿都能看出来的活生生的大活人。

  因为这件事太过神异,大夫们甚至不敢、也忘了为病人没有死而“兴高采烈”,只是目睹这件超出他们所能理解跟知道范围的异事,一个个咋舌呆怔,如在梦中。

  但是另一方面,阿弦的情形却不容乐观了。

  几个大夫会诊,凑在一起窃窃私语,最终推了一个做出头鸟。

  那大夫瑟瑟发抖,低着头小声说道:“女官……是因为失血过多,所以才昏迷不醒。”

  武承嗣急得问:“这个谁不知道?有眼睛的都看见了!你说点儿我们不知道的!”

  大夫咽了口唾沫,回头看了一眼同样在发抖的同僚们,终于鼓足勇气道:“所以现在我们开了些补气调血的方子,再加些鹿血、山参等的调补,也许……应该是性命无碍的。”

  其实这几个人看过阿弦后,嘴里不敢说,互相交流的眼神里却都透露着相似的“不妙”讯息。

  先前崔晔醒来,他们在惊疑之余仔细查看过,因知道阿弦跟崔晔独自在房中一天一夜,且她双臂上又有那许多血淋淋的伤口,显然是流了很多血,但是室内却并有鲜血横流之态,反而……在崔晔的口中、嘴角……

  他们当然猜到了一个最大的可能。

  是这女子把自己的鲜血喂给了崔晔,所以,才换来了崔晔的起死回生。

  虽然他们都不懂这其中的道理:为什么喂了血就会令人活过来……这无论是在先前的医学典籍,还是一生所遇里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

  寻常之人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失去了身上的一半鲜血,已经可以归入性命不保的行列了。

  本来他们个个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崔晔的情形“珠玉在前”,这个他们人人都判定已经死了的人,突然又活了过来,而在这期间,他们都被周国公武承嗣骂的狗血淋头,耳朵都习惯了“庸医”这个称呼,而崔晔的醒来仿佛也坐实了这个称呼,这一次虽然阿弦的情形很不容乐观,但若贸然再说些“性命堪忧”等的说法,瞧周国公虎视眈眈的模样,这回只怕不是被骂两声不痛不痒这么简单了。

  于是他们便商议着,用了个模棱两可,很委婉的说法。

  桓彦范皱眉,他心里是有数的,陈基阴沉着脸,双唇紧闭,牙关却暗中咬了咬。

  其他几位大臣也都沉默,又觉此事神异,又隐隐担心。

  仍是周国公武承嗣一枝独秀,先跳了出来打破沉默。

  武承嗣对这个半似搪塞的说法,并不算很满意,他指着面前几位大夫:“你们都听好了,从现在开始,一个也不许走,一定要把女官治好,如果她、她……你们就一个个自己买棺材备着!”

  大家听见,纷纷跪倒在地求饶。

  ***

  桓彦范心中叹了声,转身出门,去见崔晔。

  陈基则抽身往回,退回到里间,他望着榻上沉睡中的阿弦,听着外间武承嗣叫嚣的声音,突然之间毫无预兆地眼前模糊。

  他还没醒悟是怎么回事,才一动,两滴泪从眼中跌落下来。

  泪光摇曳里,出现的是若干年前,那个总跟在他身后的、像是小尾巴一样的“少年”,总是用崇拜的目光看着他,像是一辈子都会这样。

  但是他竟然……一错再错。

  如今他已经得到了一切,稳固的地位,皇族的荣耀,正是他先前到达长安、进明德门之前发誓得到的一切。

  但是在这一刻,他却想,就算这一切都没有了都好,他愿意用这所有,换回一个好端端的阿弦。

  他愿意用这所有的一切,换回当年在桐县的那段自以为是的少年无知时光,有她相陪的时光。

  陈基凝视着床上无知无觉的阿弦,他扶着床边慢慢地跪坐下去,无法遏制的恸苦令他在这一刻泪落如雨。

  桓彦范来见崔晔。

  因崔晔的情形还不稳定,又怕他守在阿弦身旁触景伤情对身体恢复不好,所以特意将阿弦同他分开。

  桓彦范上前,悄声说了大夫的判断,当然,是往好的一方面说,让崔晔安心歇息。

  崔晔不置可否,也并没开口说什么,桓彦范迟疑了会儿,终于道:“天官万不可在此刻太过伤心,你大概不知道,之前阿弦见你昏迷不醒,她说……”

  “同生共死是不是?”崔晔回答。

  “您……知道?”

  崔晔淡淡道:“我不知,只是……这是此刻我心中所想的。”

  桓彦范眼睛潮热:“天官……阿弦一定不会有事的,你明白,她总有那些令人惊奇的神通。”

  “是啊,”崔晔道:“比如这次把我救了回来。”

  桓彦范顿了顿:“为什么阿弦要喂天官喝她的血?为什么天官会因此而活过来?”

  崔晔抬眸看了他一眼,然后又闭上双眸,喃喃道:“这个,就等她回来后,叫她亲自告诉你我吧。现在,请扶我过去,我要守着她。”

  桓彦范心想:“会吗?奇迹发生了一次,还会有第二次吗?”

  他在心里这样悲观地疑问,可当看着崔晔镇定冷静、似乎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的模样,凄惶的心突然也像是得到了些许安慰,于是他忍着眼底的潮润,上前扶住崔晔:“好,等她醒来,我一定让她说个清楚。”

  ***

  那条熟悉的河近在咫尺。

  幽暗黑色的河流,不知深浅,游魂们在其中翻腾哀嚎,却总是逃脱不了。

  阿弦“故地重游”,仍有些不大适应,可心里却并不怎么惧怕。

  缩了缩肩头,阿弦朝着那有些眼熟的灯光走了过去,伸手招呼:“孟婆婆。”

  孟婆抬头看了她一眼:“你怎么又来了?”

  阿弦讪笑:“我也不知道,不过来都来了,顺便看看我伯伯倒是好,不知……伯伯在哪里呢?”

  她抬头往前张望,却见越过那一道长桥,有城郭隐隐,耳畔隐隐地听见一阵阵鬼哭狼嚎,她身不由己地就想走过去。

  孟婆道:“且住,你现在过去,可就白废了老朱头的一片心意了。”

  她嗅了嗅阿弦身上,道:“怎么你身上清心宝珠的气息淡了许多?”

  阿弦低头看了看手臂,探出手道:“是不是因为我把血喂给阿叔的原因?”

  孟婆端详片刻,皱皱眉,叹道:“你这孩子,老朱头辛苦给你偷来的宝贝,你却又去贴补男人。”

  阿弦突然有点担心,问道:“婆婆,你在这里没有看见我阿叔喝汤水过桥吧?”

  孟婆淡淡瞥了她一眼:“放了那么多血,你自己难道不知道?”

  阿弦道:“我只记得喂着喂着,我就昏了。”她抬手打了打自己的头,“倒好像是听见了阿叔叫了声,也不知是不是错听了,也不知有没有用。对了婆婆,你要是看见阿叔来喝汤水,你千万别给他喝,就像是上次赶走我一样赶走他好么?”

  孟婆无奈地摇头:“傻孩子,真是傻人有傻办法,偏叫你误打误撞地撞对了,好了,你就别……”

  阿弦正要抓住她问,突然孟婆笑着回头,道:“老朱,你怕是不知死,又偷跑出来了?”

  话音未落,孟婆的脸色忽然变了,她起身后退一步,敛手低头:“不知道是您出来了,失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