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开国女帝记事第176节(2 / 2)


  妹妹遭受到这次侮辱,自觉有辱秦氏门风,不知从哪里寻了毒喝下自尽。

  好在娘和夫人看得紧,及时发现不对救下了妹妹,但也因此让妹妹去了半条命。

  萧氏此时也来退亲,徐氏气恨之下和萧家内斗,徐氏夺权萧氏,步步紧逼,秦老夫人也因为萧氏依然不答应娶秦玉盈帮了一把,萧氏家业不断缩水,萧氏子弟的官职也渐渐被停职,萧氏无奈之下低头为萧霖烨求娶秦玉盈。

  许是信息不对紧,萧霖烨在元西郡反了。

  主公此时正好归家,不过三个月,江州两大族竟然因儿女婚姻之事闹的如此地步。

  徐萧两家向主公讨个说法,主公为了安抚萧氏,竟然亲自去劝妹妹认命,嫁给秦老夫人浪荡好色的内侄,妹妹心伤之下,本就只能将养着的身体一夜没睡,第二日吐了血,第四日弥留之际还让下人给她拿来视若珍宝的箱子,箱子里是这么多年主公送给妹妹的礼物,里面的礼物大到珍宝玉玩,小到一块红色的石头,都被擦拭的光亮,不落半点灰尘。

  她最后对阿娘说:“阿娘,我想哥哥了,这些东西……想让哥哥帮堇儿……将这些……送还给……秦……二哥哥……堇儿还想告诉哥哥,堇儿……错了。”

  清醒过来的徐孟安看着布置好一日的灵堂,他摩搓着妹妹留给她的香囊,妹妹哪里有错?是他的错,他不该在少年时将主公带回家,不该敬服秦世元认他为主公,更不该在妹妹面前提起秦世元的才学韬略。

  若是徐堇还活着定然会反驳,徐清有何错,不过是少年时遇到一个好的朋友和家里人分享,是徐堇奢望自己得不到的东西罢了。

  徐孟安麻木地操办了妹妹的葬礼,因她未嫁之身,在身后事也为族里闹了一通,有族人要送她遗体去萧氏祖坟,也有说送去孙家(秦老夫人娘家)的,徐父岂会答应,强硬地将女儿葬在徐家祖地。

  秦世元也亲自来了祭奠,还安抚了徐氏一二,又想和徐孟安私谈,只是一开口军政大事,徐孟安拒绝了,他命下人送来了妹妹的箱子,如他意料一般,主公假惺惺地叹息一二,说辜负了堇儿妹妹,再无其他。

  徐孟安以前身在局中,看不到这些,今时再看,妹妹心悦秦世元,秦世元当知道的吧!可是秦世元不愿放弃和刘氏的婚约,也想借堇儿和他亲近,进而拉拢于他。

  这么多年,他除了一开始敬服秦世元的治世理念,后来堇儿时常常念叨秦二哥哥,他又怎么会和秦世元越走越近,明明之前,他最好的朋友是他的同窗林虞啊!

  林虞是什么时候和他保持了距离的呢?

  是他渐渐以秦世元为主的时候,后来大齐乱世开始,秦州牧军政一方,他正式奉秦世元为主公,而不是秦州牧。那时,他还曾劝林虞随他一起效忠,那时林虞怎么说的。

  秦世元有明主之像,却因士族出身非共苦之主,秦氏若得天下,可为齐祖,而虞只愿效忠汉祖。

  齐太-祖出身刘汉时王莽时代的四世三公的大族,借大族之力推翻王莽新朝过后,开始了士族治理天下的大齐。而汉祖,自微末崛起,开国之时各国贵族多为新贵。

  那时,他只以为林虞是因庶族而不愿投靠,现在看来,那时候林虞就看出来了,如果秦世元一直顺风顺水定鼎天下,还真的可能开创如同大齐一般的盛世,当然这个盛世是士族的盛世。

  若困于一方绝境,或许秦世元有一两分汉祖的卧薪尝胆的志气,但没有汉祖在底层知人善任,世事洞明的本事。

  这才刚开始,秦世元就初见乱了阵脚。

  徐孟安摇了摇头,他依旧不会背叛主公,这是作为一个臣子最后的尽忠,但他再也不想管江州之事了,他要保护徐氏。

  第214章 .0214大势已成(二更)

  自萧林烨一反,秦世元一边安抚萧氏一族,一边派人前去元西郡致歉,没到那一步,秦世元不能真将萧氏一族当做叛逆处理,否则真没转圜余地了。

  从徐氏吊唁回来,秦世元感受得到徐氏一族的不满,他最信任的徐孟安在今天他问策如何安抚萧氏一族时,徐孟安一言不发,他以为是徐氏对萧氏有怨气,他诉苦一通,徐孟安依然没有给他答复。

  他转而问向徐孟安,姚银书和郎虎会什么时候攻打江州?

  没想到的是,徐清却说他因亲妹急路吐血晕迷,现在脑子浑浑噩噩,大夫说他不可多思多虑,请主公看在多年情分上,保留官位在家养病。

  若不是徐清说要保留官职,他还以为徐清背弃了他,不过心里到底留了阴影。

  不过,他也没多生气,毕竟这关口,他也不敢重用徐孟安,徐孟安养病去也好,也免得他找借口停职。徐清目送秦世元离开,他站在风口久久不动,他夫人过来给他送药他都没动。当然,这等琐事,秦世元不知道。

  徐氏一族萎缩不出,萧氏一族经过诸多安抚不见前方萧霖烨请罪的折子。秦老夫人担心得生了病,她在江州威风了一辈子,没想过到老来,给儿子捅了滔天大祸,又给她可怜的女儿再一次迎来了性命之祸。

  秦老夫人病倒的消息传到了元西郡。

  元西郡被传已经被囚禁的秦玉盈,不但没有被囚禁,反而出入郡守萧霖烨书房如同自家一般。

  经过这么多天的谋划,徐氏一族和二哥离心离德,萧氏也因此一事对秦氏有所不满,加上吴州战败一事传来,萧氏内部开始生出分歧,她嫁到了元西郡见到萧霖烨后,萧氏内部忠心最后的稻草被她割掉了。

  与徐氏不同,徐氏一直忠于的是二哥秦世元,而萧氏一族算算被重用是他祖父开始,萧氏前族长是父亲的同窗,北方女君的子嗣是父亲的孙儿,如今北方势不可挡,与其和北方鱼死网破,不如保留实力,助秦氏孙儿稳住储君之位。

  现在女君这般年轻,焉知她定鼎天下后会不会立皇夫再生一子?

  萧氏得知秦大小姐和北方女君取得了联系,哪还有什么犹豫,同时心里火热异常,若他萧氏将来扶持新朝太子顺利登机,他们萧氏可就不仅仅只是江州大士族了,将会是新朝大士族,并且得二代帝王重视,萧氏荣耀会多延续几十年,而有了二代就有三代,后辈可比他们要容易出头得多。

  若无北方女君,秦世元定鼎天下,他们要延续这等荣耀,也需要在秦世元的子嗣下站位。现在有北方女君在,秦氏的血脉还是嫡长子,他们天然占据了优势,萧氏再傻也不会愿意错过这个机会。

  而且有秦氏在,他们连背主的名声都不会得。

  现在想想,当年一力支持秦世元将四公子‘嫁’去北方女君实在是他们做的最成功的事。

  “玉盈,你要回江州?”萧霖烨见秦玉盈脸色不好,猜到了她的想法。

  秦玉盈放下信,她说道:“我必然要回的,北方的军队马上要到了,接洽的还是林虞,当年你们也算是半个同窗,只要你们竭力助北方拿下江州,林虞的性子必不会隐瞒你们的功绩。”

  “你可知你回去,你二哥就会明白今日江州乱局是你在背后推手,以他的性子,或许会杀了你。”

  秦玉盈不语。

  “还有徐氏,以徐孟安的心智,不需要等你回到江州,只怕北方大军一到元西郡,他就能完全推算明白,你是他的杀妹仇人,徐氏一族也必不会放过你。”

  “你曾说,你想像北方明侯一样,在新朝做一番事业,你助女君拿下江州的功绩足够让你封爵,你甘心在这之前丢了性命?”

  秦玉盈当然不甘心,但她很担心,担心素来疼爱她的母亲真的病重了。

  “你二哥向来孝顺,江州也不缺好药,你尽管放心。再说,待你事发,若你二哥派人抓你枭首,你母亲会遭受不住打击。”

  这话成功让秦玉盈打消了回去的主意。

  萧霖烨笑了笑,然后拉开江州军防图,这还是秦玉盈偷画出来的,这是秦玉盈的大功,而他定然会作为接下来的主将,必然也能立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