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65章 记忆中的父母亲(二合一章节)(2 / 2)


杨小昭眨了眨眼睛,修长好看的睫毛忽闪忽闪,等爸爸举起麦克风,镜头给了个特写的时候,她才终于反应了过来。

“唔!”

小姑娘有些惊讶地用她白白细细的小手指,跟妈妈指着电视。

好像不是妈妈告诉她的,是她第一个发现爸爸在电视上。

“对啊!是谁呀?”

戴羽妮笑着问她。

戴羽妮是想让女儿温习一下“爸爸”怎么叫,可惜杨小昭并不懂妈妈的意思,她还用肯定的语气“嗯”了一声,然后转头继续看电视。

管妈妈说什么呢?

妈妈肯定是听明白了!

对,那儿就是爸爸!

小姑娘可以放心地去看爸爸了。

戴羽妮看到女儿不理会她了,只能是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她没继续说下去,而是也跟着杨小昭一起看电视。

“一九八四年,

庄稼还没收割完,

儿子躺在我怀里,

睡得那么甜.”

《父亲写的散文诗》这首歌,戴羽妮当然是听过的,而且去年十月份杨谦第一次将它拿出来的时候,她就听过了!

戴振宏是今年一月份才受的伤,所以这首歌也就跟郝强他们说的那样,纯粹是为了春晚舞台而打造的,跟要不要让戴振宏感动没什么关系!

不过,戴振宏听着就觉得奇怪了。

一九八四年?

儿子?

这哪跟哪啊?

别说一九八四年生儿子了,一九八四年,杨谦你都还不知道在哪呢!一个一九九八年才出生的人唱的是什么内容?

“他这首歌,是根据他歌迷的投稿故事改编的。跟咱们没关系!”

戴羽妮似乎是看出了父亲的疑惑,她笑着帮杨谦解释道。

哦,歌迷的故事啊!

那就说得通了!

但他的歌迷是不是有点老了?

戴振宏虽然觉得杨谦唱的这首歌很有意思,但在年龄的逻辑上,他先琢磨了起来。

一九八四年生孩子,那不得是比自己年纪还大了?

戴振宏其实算是比较晚才结婚生孩子了,但再早也不至于一九八四年就生了孩子。

显然,戴振宏是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

歌名为什么叫《父亲写的散文诗》?

那是因为这歌词的内容,是父亲的视角写的啊!

还好,戴振宏也没有继续纠结这个问题。

杨谦的演唱,还是能让老戴同志听得很舒服的!

“今晚的露天电影,

没时间去看,

妻子提醒我,

修修缝纫机的踏板”

带上弱混的腔调,杨谦唱得就像一位忧郁的诗人一般,电视里传来他的声音依旧空旷优美!

但歌词的内容却没有让他的歌声彻底缥缈起来,“露天电影”、“缝纫机的踏板”这些物象,瞬间又把听众拉回到了现实

准确的说是那个让人无法不关注现实生活的艰苦奋斗的年代!

“明天我要去邻居家再借点钱,

孩子哭了一整天呐,

闹着要吃饼干”

杨谦的声音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不知道为什么,观众们的心情却一点点变得忧伤起来,仿佛气氛也被他渲染得一点点地变得很沉重。

戴振宏听着也不仅感到有些恍惚。

他想的当然不是一九八四年。

这个时间节点似乎对于所有的观众们来说,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歌词里的内容,唤醒了他们各自尘封已久的孩提时代的记忆。

像戴振宏也有感触,就如同之前他和杨华平聊的一样,他家里还没发迹起来的时候,母亲也要为了他能健康成长,四处去给他找吃的,尽最大的努力不让他挨饿。

歌曲里的父亲,不一定只是父亲,也可能延伸到母亲,那些在观众们记忆里如同山一般屹立在的父母亲的形象,一下子被杨谦唱得鲜明起来!

“蓝色的涤卡上衣,

痛往心里钻,

蹲在池塘边上,

狠狠给了自己两拳”

不仅仅是弱混,杨谦那恰到好处的泄力,奇妙的咬字停顿,都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仿佛那个努力假装坚强,但实际上处处感到无力的男人就是自己,那内心的自责也如同藤蔓一般缠绕上来!

戴振宏默然,他以前不会认同这样懦弱的心理状态,觉得幸福和成功都是需要自己拼命获取的,但现在,他好像醒悟了一样,明白还有很多自己做不到的事,也懂得普通人的悲喜。

自己的父亲、母亲,以前何尝不是那样一位无法抗拒命运的普通人?

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把最好的爱,给了孩子

(注1:《父亲写的散文诗》,原唱是许飞,许飞应该也不用过多介绍,2006年超女的第六名,她演唱的作品《我要的飞翔》、《那年夏天》都非常好听!这首《父亲写的散文诗》,曲作者也是许飞,词作者是董玉方。当然,文中杨谦唱的是李健翻唱的唱法。)

感谢fatfox911、秋之神光的打赏!!(づ ̄ 3 ̄)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