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百七十三章 你(2 / 2)


董山河唱着这首歌的时候,不知不觉的目光就看向了她,可是她却没有看着董山河,偶尔一次抬起头也不是看向董山河,只是和身边的闺蜜聊天。

董山河讪讪的笑了笑,终于是不再看着她,等到董山河转过身子之后,她抬起头盯着董山河看了好一会,叹了一口气,然后又继续低下头,好似刚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一群人,终于在凌晨一点钟的时候,从KTV里走了出来,不是众人不想继续,而是KTV到点了,虽然两点钟才关门,但是一点多钟的时候,就开始提醒,加上在座的都喝了不少酒,也觉得睡意沉沉,打着哈欠,众人离开了。

走出大门,陈菘还真的给董山河叫了一个代价,把董山河送回了家。

打开房门,董山河就看到刘淼淼一个人蜷缩在沙发上,电视上亮着,只不过刘淼淼已经躺在沙发上睡着了。

董山河把被子给她塞了塞,轻轻的想要去卫生间洗澡,不料还没有走两步就听到刘淼淼应醒了。

“回来了?有没有吃饱?”刘淼淼的一句话就让董山河心中发烫,还是自家媳妇最好,最关系自己。

“我已经吃饱了,就是喝了点酒,我去洗洗澡,马上就出来。”董山河转过身来走到刘淼淼的身边,握着她的手说道。

“那去吧,洗好澡之后叫我。”刘淼淼说完躺在沙发上又继续睡起来。

董山河三下五除二就洗好了澡,走到沙发边,看着已经沉睡了的刘淼淼,看着她憨态可掬的模样,嘴角似乎还流着口水,不知道在想着什么,或许是董山河做的好吃的,或许是别的。

董山河轻轻的抱起她走向了卧室大床上,董山河拥抱着刘淼淼,在她的额头亲了亲,一句话也没有说说,只是紧了紧双臂。

就这样两个人相顾无言,一起相拥睡到天亮。

天亮之后,两人起的还算是很早的,因为这一天两人也需要再去走一圈亲戚,这一次是去刘淼淼那边,出嫁的姑娘也是要回来看望看望长辈的。

董山河同样准备了一大堆的礼物,要送给自家媳妇的外公外婆,两个舅舅,还有奶奶。

董山河知道自家媳妇的家族很大,但是家族大了也有大的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人多矛盾多。

想想兄弟七八个,堂兄弟姊们二三十个,怎么可能没有矛盾,这一点和董山河家不一样,自家这边除了爷爷之外,还有一个小爷爷,而父亲这一辈就三个,加上小叔和堂叔也就三个人,到了董山河这辈,人数虽然多了点,但是交往的也并不是很多,大家天南海北的各过各的,也很少能够聚在一块,除非家中有事情。

刘淼淼的外公外婆都居住在祁镇,是一座新农村改造的地点,董山河开着车子,只好先去一趟丈母娘家,顺便把她和大舅哥一家子接过来,前往外婆家。

这是早就约定好的,AMG坐着五个人绰绰有余,不过一路上也算是堵了半天才到地方。

以前从祁镇到祁城二十公里的距离,开车只用二十分钟就能到,这一次都快开了一个小时,因为这是国道,最拥挤的国道。

外公外婆和董山河自己的爷爷奶奶一样,也是农村出生,就算是没有了土地,也会想方设法给自己找点事情做,这不,来到家之后,就拉着刘淼淼去看自己腌制的各种小菜,说一会回家的时候给董山河带一些。

董山河其实还是挺喜欢吃这些东西的,毕竟又辣又咸,是董山河最喜欢的口味。

董山河从来到之后就没有动过手,不是和两个舅舅聊聊天,就是陪舅舅家的孩子玩一玩,再不然就是抱着小家伙,在院子里溜达。

外公外婆家的院子里有两颗高大的石榴树,每一年的秋天都能结的硕果累累,有的时候过多的石榴都会把枝条下坠到地上。

董山河之前在家的时候,每一年的秋天过完中秋节都会来一趟,带好多好多的大青皮石榴回家。

不是董山河多么的喜欢吃石榴,全家人也没有几个人喜欢吃石榴,只有董山河的爷爷最喜欢吃石榴,董山河所带的石榴基本上都是给爷爷吃的。

这一次,董山河在徽州没能回来,石榴也没有能够带回家,后来要不是大姑和自己聊天的时候说过这事,董山河都忘了,只能让大姑去购买几斤给爷爷,就说是自己的心意。

老人嘛,并不贪图你给他多么好多么昂贵的东西,只要是他喜欢的,希望已久的东西,他就会高兴。

让老人高兴,董山河觉得是作为儿孙辈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中午,董山河满满的吃了两大碗的饭菜,比起以前的自己还要能吃,因为这才是家乡的味道,这才是家的味道。

就像昨天在御府吃的,再美味,也没有家的味道,所以董山河和刘淼淼两个人都吃撑着了。

饭后两个人只能慢慢在院子里溜达,好消化消化,董山河捧着一个杯子,一边喝茶,一边溜达,一边和大舅哥聊天。

“哥,在家怎样?还行吗?现在还是那么多繁忙吗?”自从大舅哥的淘宝店做出来名声之后,现在的生意也是越来越大,除了董山河给他提供的几款干果之外,大舅哥还自己做主收购了很多种类的干果,以至于现在他的淘宝小店的货架上有将近一百种的东西,这也更加的增加了大舅哥的负担。

幸好的是,大舅哥一家在一块也无所谓,有人照顾家庭,有人照顾生意,再加上刘淼淼隔三差五的就给丈母娘私房钱,大舅哥一家现在过得也很好。

储存的仓库早就买下来了,工人也雇佣了十来个,这一年下来,大舅哥少说也挣了几百万。

董山河一直都觉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给亲戚们找个生意做,是一条比较正确的道路。

这样一来他们既不会上门这个那个的,也不会闲的没事搞事,而且是在自己的生意,做起事来也更加的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