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一十二章 善因寺(2 / 2)

“阿弥陀佛,许久不见宰相大人,劳大人挂记,杨大人和夫人可还好?”

“家严家慈身体康健,万事顺遂。”杨续垂首道,说完将三人一一介绍给弥光法师。

“阿弥陀佛,我朝有如此青年豪杰,不愁天下太平、百姓安居。”

四人自谦一番,杨续开口问道:“我等今日进城方知寺内澄观师傅圆寂,这位师傅续从未见过,听闻……是寺内首座?”

弥光法师双手合十道:“没错,澄观自小长于善因寺,但不曾出过云州城,七日前因恶疾突然辞世,已登极乐。这几日全城为其礼佛拜忏,明日澄观遗蜕便要火化,受生往世去矣。”

“原来如此,这位澄观师傅一定极受尊敬,云州的客栈都住满了前来吊唁的善男信女。”

“阿弥陀佛,四位施主可居于寺院禅房,只是寺庙简陋,粗茶淡饭,不知四位施主可住得惯。”

“善因寺最是清净、圣洁,何陋之有!多谢法师,我等便在此叨扰几日。”

“二公子无需客气,子桑!”弥光法师唤来门外等候的小沙弥,“你收拾四间禅房,带几位客人住下。”

“是,方丈。”那小沙弥转向杨续等人,“阿弥陀佛,请施主随我来。”

四人告别方丈随子桑来到东厢房。四人安置妥当后免不了在寺内逛一逛,秦思俏虽然不是信佛之人,但依旧抱着一颗敬畏之心,每一座殿都要前去烧香叩拜。每座大殿都有造像,法相庄严,听杨续说,其中许多都已有百年之久。寺内的僧人们似乎都知道杨续和方丈相识,对四人有问必答,他们也因此探得了不少关于澄观师傅的讯息。

这位法号澄观的师父年纪不过二十来岁,据称已是定下来的监院了,平日里常常带领寺庙中弟子接济城中乞丐、穷人,他不仅面慈心善,精通医术,每年都有四面八方赶来的僧人参加法会,听他诵经讲经,常常能持续几个月。这善因寺虽是达官显贵甚至皇亲国戚请愿烧香的首选,可这位澄观却很少为权贵做法事,并不趋炎附势,而是一心向佛,虽然善因寺每年的香火钱已够养活一城的人,但这位澄观师父却整日披着打补丁的袈裟,穿着草鞋。百姓人人都说他是个活菩萨。而这位澄观师傅生前就住在西厢最小的一间禅房里,与四人所居的东厢左右对称,中间隔着一棵粗壮的菩提树。

秦思俏停下脚步在一经幢前细细端详,自言自语道:“真是奇怪……”

“哪里奇怪了?”宋子昭兴味盎然地看向经幢。

“我不是说这经幢,而是说寺庙里的僧人。”

“哪里奇怪了?”

“我们一路上见到的百姓皆悲恸欲绝,就好像失去了至亲一般,可寺内的僧人却不见一点儿悲伤之情呢?”

宋子昭笑道:“你有所不知,佛法中将人的生死看做花开花落,一切都是因果报应,道法自然。出家人四大皆空,六根清净,讲求的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人死了是去了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你也信佛?”秦思俏好奇地问道。

“当然不是,我不过是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罢了!”宋子昭面不红心不跳地自夸起来。

杨续在一旁拆台道:“他那是抄佛经抄多了。”

“为何要抄佛经?”

“因为总是完不成师傅交予的课业,又好贪玩生事,师傅便罚他抄佛经,什么心经、大悲咒、大明咒、金刚经,宋大公子均有涉猎。”杨续揶揄道。

宋子昭也不恼,“你和太子殿下也没少抄,何必五十步笑百步!”

“那还不是被你连累的!”

……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转眼间日光微斜。四人回了禅房,见那个叫子桑的小沙弥已经在菩提树下候着了,见了他们忙上前施礼道:“施主,方丈差我来问,四位可在寺内用斋饭?”

“斋饭我倒没吃过!”宋子昭开口道。

杨续对那小沙弥说:“有劳小师傅,我等就在寺内用斋饭好了。”

“请四位施主在禅房内稍坐片刻。”子桑说完就急匆匆地走了。

杨续看向三人,“尚在服药,吃清淡点也好。”

宋子昭叹了口气,咂巴着嘴说:“等我这手臂好了,一定要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吃上一桌!”

……

四人聚在杨续的禅房中耐心等候,没过一会儿,子桑和另一位年纪更小的小沙弥一起进来了,手中端着盘子。

“阿弥陀佛,施主的斋饭来了。”